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0的文章

October 走走那些觀望很久的路

十 月 走走那些觀望很久的路 文章撰寫/缺牙 給那些想改變,但遲遲未開始的人。 「不知道如何選擇的路,就踏上去走走。敢於啟程,便不再是害怕淤泥的人」   ——劉定騫《我終於捨得讓雪落下》 簡單的一個動詞,卻怎麼讓人躊躇不前。 你快樂嗎?常在錄starry starry night時會問聽眾這句話。 希望在看這篇文章的你,也暫時閉上眼睛問問自己,現在好嗎? 人實在奇怪,也許是進入社會的故作逞強,總喬裝自己生活得很好,用無數的言語欺騙家人、欺騙朋友,很順便的也騙了自己。學會了隱藏情緒,學會了怎麼壓抑自己,卻忘卻了釋放,像喪失散熱功能的夏日午後,烏雲密佈,悶熱黏人。 喂!你知道這樣會中暑的嗎? 其實根本不快樂,還得喘口氣拍拍胸腑告訴自己「沒事的,我很好」。身邊充斥著這樣的人,上一秒聊的盡興笑得合不攏嘴,下一秒,心中的堤防似乎擋不住時間與環境的變換流動,潰堤。我們不斷逃避,壓抑,在無限的惡性循環下漸漸的迷失自我、忘記初衷。成為大人的路上,多了包袱,多了替別人著想,接著在面對任何挑戰都畏畏縮縮。 很多時候因為不快樂、不想持續現有的狀態,於是下定決心要做出「改變」。每每萌生這樣的念頭,接踵而來的是無數對於未知的恐懼,我們逃避、作罷,選擇把這份不安折好收回心底。沒想到,曾經高喊的那些夢想和目標,就這樣與不安一同塵封在最深處。 以前勇敢做夢,怎麼長大了卻退縮了? 有個問題,我思考了很久——「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曾看過一篇文章說「人會因為不快樂而改變」會因為失戀決定來個大改造、因為生活一成不變而決定來一趟旅行、因為倦怠職業而來場打工換宿。說到底,人生就是一場追求快樂的旅行,用盡上萬種不同的方式得到快樂,像是努力掙錢為了讓家人過上好日子,過上好日子的他們滿臉幸福洋溢,讓你覺得一切都值得,或是在某個領域鑽研有所成就,得當那份成就與滿足感。 其實我們要的根本不是物質生活,而是快樂。 面對疲倦的生活,直視自己的不快樂,你安靜地傾聽自己真正的聲音,會發覺最明瞭一切非心之所向的人是自己。明明想「做出改變」卻在一剎之間打消了念頭,原因是面對一片 未知 、一片自己用腦海勾勒出的模糊未來。怯於未來會像自己所想的那樣,因為有人告訴你,潛水有生命危險,於是你丟失了一次徜徉在珊瑚世界的機會;社會告訴你走這條路會沒飯吃,於是你選擇走了世俗認定的鐵飯碗工作;爸媽告訴你,世界很危險,於是你繼續躲在溫室中...

《青春留聲機》七月,在旅行台灣的路上

文章撰寫/ 缺牙 在國外成年的時候,人們會給自己一趟 Grand Tour (壯遊) 十八歲倒數,透過這個假期,更認識了台灣的每一個角落。不知道該去哪裡的你,趕快看這篇文章吧!此篇文章將分享2020這個充滿愛的一年,四處認識到台灣各地的美好,包括美食、人文、自然景點! 「小時出去玩,還沒有意識自己在做什麼,出去玩時,不會記得也不會享受當下。長大之後才發現可以出去玩是多麽美好的事」那一天一位朋友這樣跟我說。身邊有幾位朋友多多少少都會mur mur「好可惜喔今年不能出國玩」,但把這份可惜化為開始認識自己的家鄉還比較實在,你們說是吧! 新手山友看過來~🏔 和我一樣還沒有到很專業,把爬山當興趣的人,這幾座山都還蠻好爬的呦! 草嶺古道 這是一座連接新北市貢寮與宜蘭大里的步道,爬到頂端的時候,望下去是一整片的太平洋,很壯觀喔!而這個步道只要坐火車區間車就可以抵達了~非常方便,附近的天公廟有很多廟口美食,爬完山肚子餓了也不怕沒有東西可以吃! 漫漫步道,和喜歡的人們一起慢慢晃上山吧!記得要堅持到最後,不可以中途放棄喔! 嘉義 大凍山風景區 大凍山位於阿里山鄉,也是其中一顆小百岳喔!這個海拔(1926公尺)非常適合夏天去爬,會有一種置身在冷氣房運動的感覺~只不過交通沒有那麼方便,我們是搭乘嘉義火車站前開往奮起湖的公車,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才到山上,但這次的經驗只能說...值得! 享受走在竹林與杉林之間的悠哉,偶爾也可以停下來拍拍照,抬頭看看光線穿透杉林的夢幻畫面 魚路古道/擎天岡 第一次到擎天岡是三年前,那年寒流來襲整個擎天岡一片霧濛,能見度大約只有10公尺這麼短,朋友走離我五步,我就看不到她了。這一次終於讓我看到它的真面目了!還有比拳頭大好幾倍的牛大便~這趟旅程就是某一集Starry Starry Night的經驗分享 點擊前往收聽: 《Starry Starry Night》所以你說你不冒險了嗎? 可愛的東西就是要跟聽眾們分享嘛~💩 自然/人文景點 🏔 🌊 🌞 🏚 新北市 淡水 沙崙沙灘/漁人碼頭/淡水老街/咪咪喵 淡水就是一個觀光客必去的景點,但淡水不只有老街可以逛,還可以騎腳踏車、看海(沙崙沙灘)、搭乘淡海輕軌、參觀古蹟、漁人碼頭情人橋看日落等。在這邊放上幾張照片交代,這裡我想要把重頭戲留給咪咪喵! 第一次的淡海輕軌(紅樹林站) 日落的顏色一直讓我想到之前介紹的...

《誰說青春不能老派》那些年,傳遍大街小巷的故事

文章撰寫/花生 「 你喜歡哪個明星啊 ? 」 「張國榮和強尼戴普我都很喜歡,很帥 ! 」 某次和一位朋友聊天,發現她喜歡的明星、影集都是佔據爸媽學生時期念書時間的「元凶」 ! 究竟 是什麼原因讓她對過往的人事物痴心絕對 ? 是什麼魔力讓她在旁人都對著 K-pop 明星照片傻笑時,百般回味的看著 IG 上的黑白照片 ? 這次,我們邀請到珍珠,一同回味曾經令全台瘋狂的港片世界、令爸媽臉紅心跳偶像的故事 ! 「或許是因為父母年紀較長的關係,其實老派的東西像是歌曲或電影我從小就在接觸了,也蠻喜歡的」在珍珠活潑的語調中,很難想像一個青春少女,會愛上歷經時間洗滌的過往回憶。當身旁的同學吱吱喳喳興奮的討論哪個歐美歌手出新唱片、哪部新劇上檔,珍珠 KKBOX 的搜歌紀錄卻是張國榮的《風繼續吹》,關心的影集卻是 8 、 90 年代的港片。   「你會不會覺得自己的興趣很孤單 ? 」  珍珠笑著 說,儘管在 KTV 裡點粵語歌曲時沒有人陪著一起 high ,但是手機裡有IG關於回憶張國榮 的文章,有各種港片讓她能一窺早期香港的生活樣貌,甚至和四、五十歲的人打交道也不缺話題 ! 各式各樣的港片和早期的明星,帶來的不只是平日休閒時的愛好,也讓她對香港的歷史、早期社會的人文風情有更深的認識,價值觀更加多元,生活也更加豐富 ! 為什麼喜歡老派的人事物能豐富她的生活 ? 和珍珠談天的過程中,我發現,老派人事物的興趣讓她的青春承載著許多扣人心弦的回憶與故事,使她得以更全面的認識我們所在世界樣貌的歷程。繁忙緊湊的生活總叫我們「向前看」,然而,你是否曾小心的拿著以前同學聚會時的照片回味,是否曾念念不忘以前聽過的一首歌、一句話 ? 老派的魔力便是如此,在瞬息變化的世界裡,它能將過往一則則扣人心弦的回憶,化作我們生活中的養分,支撐著我們繼續向前,豐富著每個人的生活。也許,我們的青春,也會成為下一代的老派,滋潤著下一代的人生 ! 誰說青春不能老派 ? 在青春裡加一點滄桑,酸甜苦辣的滋味品嘗起來才更加無窮。如果你對港片有興趣,如果你是張國榮的鐵粉,如果你想豐富你對生活的認知,趕快邀請身旁的好朋友,一同聆聽《誰說青春不能老派》,互相交流分享喔 ! 《誰說青春不能老派》 6/19 (五)晚上 9:00 準時收聽 珍珠聯絡資訊 Instagram:  pearl_...

[告白聽眾] 新血加入拾吧小家庭!

拾吧在起初是一個完成「孩提夢想」的podcast頻道,乘載著一個缺了牙的女孩的夢想。隨著聽眾以及身邊朋友的反饋,才知道,好像 「不只是乘載一人孩提的夢想」 這麼簡單而已。 創立一個多月來,有人告訴我說 「聽你的podcast很療癒耶!」 「那個某某某聽你的podcast聽到睡著喔!」  「我朋友是獨生女,聽podcast的時候像是有一個伴在陪她說話。」 「我覺得這樣的長度剛剛好,剛好是從補習班走回家的時間。」  「希望你大學也繼續經營這個頻道」 ....... 這些讚美以及意見總讓熬夜剪音檔、想文案想破頭的自己更有動力堅持下去。 起初,擔憂16~22歲的年齡層不太習慣或無法接受這種形式的多媒體,直到身邊的朋友告訴我:「我是藉由你的podcast,去認識更多這領域的東西」。更令我意外的是,聽眾的年齡跨度,可說是遠遠超乎我的想像,有人推薦給爸媽、老師,也有上班族聆聽。於是意識到自己有 「改變這個世界一點點」 的能力,除此之外,也發現能夠藉由這個管道幫助到更多人。因此,對於自己頻道的內容、品質也就越發要求了。(這...算是一種完美主義吧) 在每一次的節目播出後、每一次的訪談結束後,會開始檢討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哪些地方還有空間進步與學習。認知到自己是完完全全的「菜鳥」,只能不斷的透過旁人的協助、溝通來改善。 「你打算做到甚麼時候啊?」 說實話,一切都才剛開始而已!怎麼會想到這麼遙遠的結束呢? 截至目前為止,我想我會一直做下去,畢竟村上春樹都說了「喜歡的事情,自然就堅持的下去。」但升上大學要適應新的步調、生活節奏,對於現階段podcast近乎是生活重心的我,負責錄製、剪輯、採訪、文案發想、經營粉絲專頁、部落格撰寫等,在未來要兼顧自己的要求以及完成這些任務簡直是難如登天。 於是!! 找了身邊幾個對於這個podcast也同樣抱有熱忱,對這方面有興趣的朋友們一起經營《拾吧》。 出乎我意料的是,邀請後才恍然發現「我們竟然都是同一所大學呢!」(但不同系所就是了),想想這就是天意阿~ 於是在下週一的早晨,準時收聽《拾吧 番外篇》,我們的新成員會介紹他們的工作內容!也希望在未來我們能一直和聽眾朋友保持互動!帶給大家更多歡樂、療癒、共鳴以及每一個個體對於世界不同的看法與觀點。 這是一個乘載著每一個個體實踐夢想、發聲的地方,找到相同的頻率,一起交流、溝通,並且時時刻刻提醒自己...

《經驗談》選擇走了一條不同的路 佩潁

曾經佩颍在課堂的報告向我們分享了為甚麼她選擇在大學出國念書,也提及到留學生不為人知的一面。當下的我很震懾,很多時候光鮮亮麗的背後所付出的心血、所承受的孤獨是我們往往沒有看見的。 大眾總是很自然的幫人貼標籤,因此留學生也時常被註記「有錢人」這樣的記號。然而,當時在課堂上她說了一句話至今仍讓我印象深刻 「能在國外到處玩、到處跑party的學生當然有,但絕對是少數。大多數的留學生知道,這是一筆龐大的費用,於是省吃儉用,努力的運用難得的資源,趁這個階段好好學習。」 接受到這樣子的訊息時,只能坦承自己 非常無知 。我們所看到的並不代表全部,也不該以偏概全。於是為了打破一般人對於佩颍、對於留學生的認知,再度邀請她到《青春經驗談》與我們分享她如何準備SAT,如何平衡自己在一般公立高中的體制下「選擇不同條路」的孤獨感。 我們不是前幾志願、不是私立高中,國外升學的比例在這個環境下是非常少的。為了賭這一把,她鼓起勇氣全力投入ACT和SAT的考試,承受獨自一人準備的孤獨感。很開心地,最後她申請上美國喬治城大學修讀國際政治也拿到近八成的獎學金。 本周五晚上9點,一起來聽佩颍分享她的心路歷程吧。 資訊欄補充: 美國喬治城大學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在政治、外交方面遙遙領先其他學校,被譽為「政治家的搖籃」。 著名的校友有 美國前國務卿歐布萊特、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前波蘭總統 Aleksander Kawasniewski、前西班牙總理 Jose Maria Aznar等。

《青春經驗談》這些經驗,你也找的到

德瑞法文化交流活動 這次邀請佩潁來擔任《青春經驗談》的第一位來賓。若要論高中我最佩服的一位人物,佩潁絕對是我第一位會聯想到的人。她在高中這三年參與了大大小小的活動,在一般的公立高中體制下,即使面對不同的質疑以及種種困難,她仍然堅持做她認為對的事,這是我在她身上看到的特質。 「在做的當下,我真的不喜歡,因為它真的很累。」 高一升高二的我們都在做些什麼呢?看著同儕到不同地方遊玩、參與學校社團等,佩潁選擇在這長達兩個月的暑假擔任故宮的青少年文化大使。把看各校官網當作社群媒體瀏覽的她,發現了這項難得的活動。卻萬萬沒想到,過程是這麼的辛苦。不過縱使當初天天往山上跑讓他心力交瘁,現在回過頭來發現這個活動讓她意識到自己對於中華文化的「認同感」與「驕傲感」。 為什麼開始意識到自己對於文化的「認同感」與「驕傲感」呢?在接下來的兩年當中,她參與了教育部所舉辦的新南向中學交流、德瑞法文化交流,除此之外也參與了麻省理工學院在上海舉辦的模擬聯合國以及美國聯合國總部所舉辦的世界青年大會。藉由穿梭在臺灣以及世界的各個角落,接觸到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教育體制以及人對於事物的看法。在我個人的想法中,處在異地要與陌生人開啟一個話題,勢必會從國家文化、生活習慣下手,這也是她對於台灣本土文化以及中華文化認同感的原因吧。 這次邀請到佩穎與我們分享三個主題,分別是「國際交流與活動」、「模擬聯合國」以及「申請國外大學的困難與阻礙」,對於這方面有興趣的國、高中生,記得關注粉專,看看什麼時候會有《青春經驗談》喔! 《青春經驗談》6/5(五)晚上9:00 準時收聽 佩潁聯絡資訊 instagram  @jezxx_ email: betty3114@gmail.com

其實都在迷惘與尋找,別怕。

我們都是星星,都是宇宙爆炸之下的星辰。 在上一集Starry Starry Night 中,有位聽眾在匿名回饋的地方告訴了我一小段話,思考了很久,於是決定寫成這週的專欄。以下是這位聽眾的回饋。 「面臨選大學了,卻很徬徨。雖然有大學念了,卻不知道要選哪個,不知道到底喜歡甚麼,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堅持下去。或許對自己不自信吧?但也許是太了解自己。很想問問其他人,在這個年紀真的都對未來有想法嗎?我總感覺自己的世界比別人小很多很多......。」 關於你的問題,一方面先恭喜你有大學了,一方面想先和你說聲謝謝,謝謝你對我們的信任,問了一個我們都必經的迷惘。 其實我一直相信 沒有人天生下來就確信自己未來要從事甚麼樣的行業、成為甚麼樣的人,更別提明確地知道自己大學想念甚麼科系 。然而面臨選擇之際,陌生、害怕的情緒湧上心頭,因為我們都深怕自己做錯了選擇,影響了未來的大半人生。若我跟你說「不要害怕」你大概會說「不可能」,和你說「不要緊張」你仍答「不可能」,可能還會回我個白眼呢(笑)。如果不知道自己喜歡甚麼,就用刪去法吧!「刪去法」應該是最多人選擇的其中一個方法,像我的話我一開始也是用刪去法喔!除此之外,我會在網路上打講座、營隊、課程。如果有讓我停留在這些課程上一下( 差點騙到我的錢的) 就代表我對這方面的領域有興趣。你也可以試看看喔! 堅持在自己喜歡的事情比盲目堅持來的重要 關於堅持,恕我提出自己一個小小的看法。如果嘗試過後真的 不喜歡 、痛不欲生,那我真的會選擇轉彎換一條路走。我認為的「堅持」並不是一定要按照規定或制式的的路程走完才叫做「堅持」,而是不違背自己的原則、真心喜歡的東西還有初心。倘若這條難走的路卻又是帶你通往理想的途徑,那麼就時時刻刻告訴自己「莫忘初心」,咬牙撐過去,相信自己可以到達自己想要的地方。 套一句我最愛的村上春樹曾說過的一句話:「不管全世界的人怎麼說,我都認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確的。無論別人怎麼看,我絕不打亂自己的節奏。 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不 喜歡的卻怎麼也長久不了 。」 在這個年紀真的都對未來有想法嗎? 我想和你說,這個年紀有明確目標的人不能說完全沒有,但有的便是少部分。大多數的人還是不敢大膽肯定說自己的選擇一定是自己想要的,我想可能是迫於現實,也有可能是還沒有方向。 或許你會覺得別人看起來很有方向、很有自信,但其實不然,相信我,很多人都和你一樣。 想先和你...

拾起童年,單車記憶

圖片來源:Pixabay @peizibear 我們都希望一切完滿,可最深刻的往往是那些不完美的回憶。 每當說到「小時候學騎腳踏車」,我們永遠會回答自己摔得多慘烈。怎麼跌倒、怎麼出糗、用甚麼樣子的姿態摔跤,但卻從沒向別人說你學會騎腳踏車的那一剎那有多愉悅。我想正因為有這樣的「不確定因素」搗亂我們原先的步調,我們才會特別記得這個時刻。 在學會兩輪腳踏車以前,總依賴著輔助輪。彩色的輪子轉呀轉,還記得當輔助輪硬生生被拆解時,覺得像是被迫長大,又像是另類的競爭。 小時候女孩暑假總會回鄉幫忙農事,閒暇時刻便與兄弟姊妹在庭院玩著鬼抓人、騎著腳踏車。隔壁鄰居的小孩總是很威風的騎著大腳踏車經過女孩,指著笑說「哈哈,長這麼大還不會騎兩輪的腳踏車,好弱喔。」那時候好像覺得沒什麼,於是她騎著最喜歡的四輪腳踏車呆呆地在庭院四處騎。(還真是沒競爭心阿) 直到身邊的妹妹、弟弟開始會騎兩輪的腳踏車,她才開始意識到好像該是學會的時候了,就好像人生某些時刻到了,自然而然就要到達某個階段一樣,不然就會被當異類。除此之外,其實也有爸媽給的小壓力,像是「你看人家都已經會了!這個沒有很難,試看看嘛。」於是小小身子開始學習駕馭一台跟她差不多高的腳踏車。她拼命地踮著腳尖,深怕腳一離地就會摔得頭破血流,所以努力配合著腳踏車的高度、踩踏板的深度。 表姐大概是看不下去了吧,看著女孩拙劣的學習速度,便牽出小小一台的黑色腳踏車。她坐在後座,用安穩的聲音告訴女孩,一步一步慢慢踩著前進就好。女孩緩緩地跟隨著表姐的聲音節奏前行,試圖在每個步伐中尋找平衡。正當她繞完整圈庭院,高興的說:「我好像抓到感覺了!」猛然一回頭,只見表姐在遙遠的後方微笑看著。她頓時失了重心,撞進木柴堆。 表姐跳車了。留下女孩滿腳的木屑和血跡。表姐驚慌失措地拿了急救箱,在傷口上淋上生理食鹽水替女孩清理。女孩皮很痛,心卻很暖。 每一個技能學習都是需要受傷才能真正成長,每一個道理都是不斷受挫才能真正獲得。 隔天,女孩帶著傷口,趁著大家午睡時再度騎上小小的黑色腳踏車,試圖在步伐與步伐間尋找平衡,她手握龍頭,左搖右晃的前進,殊不知就在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下找到了訣竅。 長大後,單車是她自在隨行的夥伴。在都市的車陣中穿梭、在無人的鄉間小路上放開雙手享受微風的吹拂、在異地探索各個小巷,誰也沒想到,換成了腳踏車配合女孩。配合她...

咦,你有沒有不想長大過?

圖片來源:flikr @Nico Kaiser 你們有沒有不想長大過? 我問。 「有啊」一位女孩沉沉地說。「長大要對太多事情負責任,這感覺好麻煩。還有!還有!我害怕自己純真的心被金錢和現實所蒙蔽。」 另一位女孩眼神穩定緩緩地告訴我「有啊,因為我很滿意現在的狀態,如果可以一直停留那有多好。」而一位男孩則提出另一種見解 「沒有耶,我覺得長大可以完成更多自己想做的事!」他自信的道。 看來,每個人都對長大有不同的見解,都有一定的期待、一定的害怕。 說初生之犢也不為過,就是幾個即將要脫離十二年國教,奔向各自理想的二九年華高中生。 ----------------------------------------------------------------------------------------- 你也一樣嗎? 對於「十八歲」這個看似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年而感到迷惘。總想著:「啊~我要考駕照!」「啊~我要喝酒!」「啊~我要環島!」。如此引頸期盼各種自主的權力,卻沒想到,當手機日期從23:59躍到00:00時,五味雜陳,各種不曾有過的情緒湧上心頭。 18歲,成年了。要開始對自己負責,開始學習獨立,但18歲怎麼這麼無感!原本以為會狂歡的度過,把自己灌醉,結果還是一如往常,頂多一塊蛋糕、數字蠟燭。小心翼翼的拿起打火機,隆重的點燃燭芯。火光 熠熠 ,在一份寧靜中噘起嘴「呼」的一聲,留下尚未完成的願望和火光熄滅後的平靜。表面上對這個年華特別珍重,留有想像,心境上則有一小部分是「空虛」去填補對18歲的期盼。 從小到大,一直在學習成熟。 小學開學,是女孩第一次學習搭公車。公車站牌直挺挺的立於兒童公園旁,媽媽牽著手,教孩子看公車的班次、示範如何向司機朝手,直到看到孩子上了公車後,才安心的往家的方向走去。女孩選定司機後方的位置,小小身軀弓著膝蓋坐在稍大的坐椅上,眼睛緊盯著跑馬燈,不斷默念著:「OO運動場」。直到霓虹亮起,她舉起小手,鼓起勇氣小心謹慎的按下下車鈴,「呼~」踏下公車的那一刻,她滿足的朝學校的方向大步邁進,因為她靠著自己的力量抵達她的目的地。 這是女孩美好的成熟回憶,對於「長大」所帶給她的成就感,挺正向的。 回想數不清的第一次——第一次進戲院看電影、第一次和同學出去玩、第一次十八歲......。人類賦予了18特別的意義,像「你要是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