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21的文章

五月號・選擇之於我

五月號 ・ 選擇之於我  文/缺牙 攝/鯨魚、網路照片 搭公車好呢,還是繞路騎腳踏車? 喝無加糖拿鐵好呢,還是微糖冰奶茶? 在家耍廢好呢,還是去攀登一座仰望已久的山峰? 一連串的選擇編織了我們、構造了生活的樣貌,選擇之於你是什麼呢?   一直以來,自己在面對生活中的「選擇」總有重度障礙。國中時,就和朋友做了「晚餐要吃什麼」的籤筒,每到放學抽到什麼,晚餐就吃什麼。抽到不想吃的,才知道「喔!我想吃是對面那家雞肉飯啦」。拜科技所賜, Line 的爬梯子成了選擇障礙最重要的工具。羨慕那些在選擇中,能快速、乾淨俐落的人,總覺得自己的大腦在選擇這塊很不靈活。懷疑走在大腦迷宮裡的我,應該是不斷地走到死路,思考也跟著斷路。 不過並非所有選擇,都有梯子大神與你相隨。在人生很多重要的時刻,我們仍得獨自面對,甚至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大多數學生最有共感的選擇,大概是在考場上演殘酷二選一的戲碼。愣愣地看著題本上的選項,卻沒有勇氣在答案卡劃下那一槓。手錶上的時針、分針來回跳動,如熱鍋上的螞蟻被逼的快速在橡皮擦(擦布?擦子?)的每一面,輪流用鉛筆寫著淡淡的B或C。擲到答案後,原先緊張、不安的情緒,像是抓住了信仰、得到自信,畫下那個可能改變人生方向的答案。   說改變人生方向似乎有些言重,但期待的結果產生變化時,心態上與預期的肯定截然不同。近期在看的一本暢銷書籍「原子習慣」,藉由書中的論點,不斷的對照自己的生活,才發覺最富的挑戰的,往往不是那一場大考,而是大考之後,我們如何維持狀態 。 因為我們在追求的一直不是實質的目標,而是內在是否達到自己理想的樣貌跟狀態。   ▲ 原子習慣 選擇成為怎樣子的人、維持那樣的狀態才是我們最大的挑戰。 感覺人生、生活像是在做一份餐點,有些人的食材、器具一應俱全,食譜大方地擺在桌上,示意著照做就能有最完美且天衣無縫的蛋糕。食譜上寫著一匙糖能嚐到最佳風味,不嗜甜的乃欣與糖相剋,索性不看食譜「選擇」自己調配;也有些人,沒有鍋碗瓢盆、沒有新鮮食材,更沒有標準食譜,韶庭不斷地向外尋找自己需要的器材,聽聽前人製作料理的經驗,在有限的環境下,創造出無限的可能。 料理的過程中,依照自己的口味 在這裡加一些、那裡少一點。未知的成品最後也許符合眾人的期待,是塊甜而不膩的布朗尼蛋糕,又或者變成了一份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特色料理。嚐起來是甜、是鹹、是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