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21的文章

三月號・出走

三月號・出走 文/酒恩、攝/鯨魚 我們都困在名為青春的深林裡,⼿拿著前⼈留下的指引,他們說走這最安全,他們說社會是這樣期待我們的。他們說他們說,合群或許是最穩妥的道路,但你會不會也曾想要叛逆過、 會不會也想轉⾝踏入旁邊那條無⼈問津的⼩路?   有這樣⼀群⼈,前⽅是滿眼的迷霧,但他們不願將⾃⼰融進芸芸眾⽣中、任⾃⼰在洶湧的⼈海裡隨波逐流,緩緩流失掉曾經奔騰、發燙 著的⾎液,不願將瘋狂的夢藏進枕頭裡發霉。 青春正下著⼀場看似永無⽌息的暴雨,渝婷不斷前⾏,⼀路上磕磕碰碰又痊癒,或許⾃⼰都沒發現吧!眼眶盈滿熱淚、不「安分」的⾃⼰是多麽迷⼈,他們真正要去的彼端不是熟悉的舒適圈,⽽是充滿未知與懷疑的、那值得流浪的遠⽅。 世界太過巨⼤,禹彤⼤概也不曾想過留名萬世、不敢奢望能被後世寫入青史,只求能以⼩⼩的腳步、以⾃⼰的步伐丈量這滾燙紅塵,背上期待與驚喜去淌⼀次這⼈間風霜,⽤⾃⼰的步調譜寫屬於⾃⼰的世界地圖,以孤獨為伴,與勇氣為友。 顧城在⽣命幻想曲那⾸詩中寫道:「我⾏走著,我把我的⾜跡像圖章印遍⼤地,世界也就融進了我的⽣命。」或許就是這樣的意思吧! 在這個年紀迷惘是⼀件很浪漫的事,就像在迷霧裡左轉轉右跳跳,譜出屬於⾃⼰的青春華爾滋;又像是暗夜裡的⼀抹孤光,或是荒蕪裡的⼀道野火,不⽢⾝陷寒夜苦等明明滅滅的指 引,⾃⼰燃燒⾃⼰、⾃⼰成就⾃⼰,出發不為抵達,⽽是為了敬這轉瞬即逝的青春。沒有⼈ ⽣來就是發光的⼈,都是踏上遙不可及的追夢之旅,遠赴嚮往的彼端。任所有狼狽與苦難隨黃沙⾶去,任疲憊與不堪隨⼤雨蒸騰去,是走了那麼那麼遠,才能夠在繁星熠熠中,微弱地閃著光,那也非常值得了。 勇氣⼤概是青春的代名詞之⼀,似乎很少⼈在⼩⼩年紀就⽢於平凡。因為年輕所以我們更有資本以勇氣之名去闖蕩這浩渺世界,也許平凡也許繁盛,到最後的最後其實都不那麼重要了,因為⼀路上我們早已與更好的⾃⼰相遇。到那時,我們會⼿執著不悔,眼眸折射出熠熠星輝,回頭與那些落灰的年⽉道別,曾經的難熬與痛楚都會結成痂,然後感謝⾃⼰曾經如此勇敢地出走,對吧! 三月號 訪問單集連結 3/12    17歲徒步環島的街頭畫家  馬渝婷:  https://sndn.link/saladday18/FGibhO 3/19    Blue Blue Go Away 主題曲創作者 ...

17歲出走徒步環島49天的街頭藝人 ・浪人 馬渝婷

三月號 ・出走|焦點人物    浪人 馬渝婷   文章撰寫/鯨魚 遙想或是回想,十七歲的你在做些什麼呢 ?   渝婷的十七歲很特別,是個充滿挑戰、未知與衝撞的一年,   更是改變她的人生很重要的一年。 起點     「小時候,像是桌上的尺啊、線啊都可以被我玩到不專心上課。」    「但是長大後就可能被手機啊、被社會化,就慢慢沒有了自己的想法。」 從小著迷於繪畫與藝術設計的渝婷高中選擇就讀高職設計科, 喜歡在紙張上揮灑 天馬行空的想像。然而進入到高職後,嚴謹的校規讓渝婷備感壓力,不但有髮禁,無法像 現在依照自己喜歡的樣子染髮燙髮、上課更要戰戰兢兢,生怕摳個左手也會被巡堂老師登 記。而日複一日的交作業也使得渝婷變得麻木,原來不著邊際的想像被圍起了柵欄,彷彿 成了只會交作業的機器人。      「就好像變成機器人,老師說畫什麼就畫什麼,沒有自己的想法。」 因此十七歲的渝婷毅然決然決定休學一年。下定決心後難免面臨四面八方的質疑,在班上,渝婷甚至邀請同學和她一起休學,成了同學眼中的「瘋子」。而在家裡,父母原本也是持反對意見,但是在發現女兒的作品中逐漸消失的創意,也點頭同意渝婷的休學。     「反正人生是我的,我想出去看看課本外的世界,做自己想做的事,至少長大才不會後悔。」 出走 辦完休學手續後,渝婷並不是馬上踏上她的徒步環島旅程,反而在家中荒廢了將近一個月,每天不過是想著自己想做什麼卻沒有實際付諸行動,得到的是父母嚴厲的「你根本是在浪費時間」的訓斥。 收拾行李,渝婷想著要來一場只屬於她的徒步環島旅程。在踏出第一步之前,面對前途一片未知,心裡有說不出的五味雜陳與種種疑問,「這是對的嗎 ? 」,生怕這是一條錯誤的不歸路。 旅程的第一天,從桃園老家出發,目的地是三十公里外的竹北。那時的渝婷自信地以為,如此的距離不過是小菜一碟,自己一天之內必定可以走到,殊不知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隨著天色越來越暗,一旁路上的車子呼嘯而過,回頭看已離家數公里遠,然而眼前的目標卻又是遙遙無期,不禁落下無助的眼淚,邊哭邊走的,好不容易才終於到了竹北。看到這裡,也許你會問渝婷是如何尋找落腳...